出口骗税案中从犯量刑(主犯未到案 从犯认定)
谭剑 人 2023-09-12 20:38
1、近年来,出口骗税案件屡见不鲜,其中从犯的量刑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在刑事法律制度中,从犯是指在犯罪过程中起配合、协助、纵容作用的犯罪分子,他们在实施犯罪过程中,虽然没有主动主使犯罪的意图和行为,但是协助主犯完成了犯罪行为,也应当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
2、出口骗税案是指以虚假的报关单据,骗取出口退税款项,以谋取不正当的经济利益的行为,主要有两类从犯,一是从犯有意帮助主犯虚假报关,获取退税款项,二是从犯作为主犯的下属或者合谋者,参与了骗取退税款项的行为,从犯的行为对于主犯的犯罪行为起到了不可或缺的配合作用,因此也应该受到相应的刑事惩罚。
3、在确定从犯量刑时,首先要结合其在具体犯罪过程中的作用和责任进行综合评估,从犯通常是在主犯的指使下从事骗税行为,相对于主犯来说,他们的行为具有一定的从属性,因此,在刑事量刑中,从犯应该较主犯获得更轻的刑罚。
4、还需要考虑从犯在犯罪行为中的主观恶性,如果从犯是在知情的情况下主动参与犯罪行为,其主观恶性相对较大,应该受到相应的刑罚,而如果从犯是在被动情况下被主犯迫使参与犯罪,其主观恶性相对较小,应该考虑较为宽大的量刑措施。
5、从犯的量刑也应该考虑到其在犯罪过程中的具体行为表现和犯罪后的态度,如果从犯在犯罪行为中有重大立功表现,或者在犯罪后积极认罪悔罪,可以适当减轻其刑罚,但是如果从犯犯罪后不认罪或者试图掩盖犯罪事实,应该依法从重追究其刑事责任。
6、从犯在出口骗税案件中的量刑问题需要综合考虑从犯的作用和责任、主观恶性、具体行为表现和犯罪后的态度等方面的因素,通过公正、严谨的刑事量刑审判,能够更好地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护经济秩序的稳定发展,同时,也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和司法解释,以更好地规范从犯的刑事责任和量刑标准,确保刑事制度的公正有效实施。